有问题吗?
消息发送。 关闭

聽聞時重要的四種心態

聽聞時重要的四種心態

在上一頁的文章中,我講說了為了乘上度難度海大船,獲得無上的幸福,最重要的是聽聞佛法。

那麼,聽聞佛法時,要用什麼樣的心態聽法好呢?

關於四種聽法的心態,佛教中是如何教導的呢?

正如《大無量壽經》中「聞其名號、信心歡喜」這句經文所說,阿彌陀佛的本願是拯救聞信之人的諾言。

「聞」,對於阿彌陀佛的拯救而言是最重要的事情,所以善知識們才教導說「佛法極盡於聽聞」。聽聞時有四種心態非常重要。

 

1、要不辭辛苦地去聽

「要不辭辛苦地去聽」是說,佛法要不辭辛苦地去聞求,這是非常重要的事情。

如果是法會在附近的話就去參加,會場遠一點就不去的話,這不能叫做「不辭辛苦地聞法」。

善知識也有教導說,佛法要「用腳去聽」。

這是勸導我們,只要有講說真實的親鸞聖人的教義的地方,即使路途遙遠也要不惜辛勞,花費時間和體力用腳去到那裡聽法。
越是辛苦,越會珍惜聽到的每一句法,所有的辛勞會化為認真聽聞的緣分。

另外,佛法本來就應該是用正座的坐姿來聽聞的。

聽聞佛法,是聽聞為我們解決後生一大事的阿彌陀佛的本願。
阿彌陀佛以「正覺」,也就是「佛的生命」作擔保,許諾必定拯救所有的人,使其得到絕對的幸福(往生一定)。

聽法的內容是彌陀豁出生命許下的諾言,聽法的人卻靠在椅背上,用輕率的態度聽聞,這樣怎麼可能聞到佛法呢?
從早到晚,我們都被欲望和憤怒牽著鼻子走,無法靜心聽聞佛法。
正因為是這樣的我們,端正地正座(跪坐),認真地聽聞佛法變得更加重要。

 

2、要廢寢忘食地去聽

這並不是說,服裝和飲食一點都不重要,而是告訴我們,要以認真到廢寢忘食的程度,這樣地用心聽聞佛法。
就連世間的事情也是如此。

如果鄰居家著了火,火勢已經蔓延到自己家,需要趕快從房子裡逃生的時候,不會有人想該穿什麼衣服逃吧。如果聽到孩子在放學回家的路上遇到了交通事故,被救護車送到了醫院,也不會有父母想該吃什麼樣的飯以後再去吧。這就是「廢寢忘食」。

如果真的明白了「後生一大事」,明白了後生一大事乃是關乎我們未來永劫是浮是沉的大問題,自然顧不上衣食和生活,而是全心全意地聞求佛法,是吧。

以下介紹一則真實發生的故事。

在廣島某個車站一位長年聽法的車站站長,由於震驚於自身的後生一大事,飛奔到寺院請求住持給他講法。

然而住持卻推拒說,「要是你無論如何都想聽法的話,就辭去站長的工作吧」。

站長苦惱地思索了一個晚上,覺得沒有任何事情比後生一大事更重要了,於是第二天早上就向上司提出了辭呈,斷絕了自己的退路,他再去拜託住持。

聽法之人既然是用捨棄生命的心來聽,講法的住持也是豁出性命來為他講法。

不久,站長就得到了拯救,成為了為彌陀本願歡喜之身,與住持緊握著雙手歡喜雀躍。這時,住持對他說:

「站長,你現在去還來得及,馬上把辭呈撤回來吧」。

在住持的催促下,他跑回車站,發現還沒有被受理而收回了辭呈。

蓮如上人教導我們說:

佛法應辭去世間的閑暇而聽聞。

(佛法講的是無比重要的事情,即使辭去世間的工作也要聽聞)。

重要的,不是表面上的形式,而是我們的心。

 

3、要持續不斷地去聽

即使是用心認真地聞法,一年如果只是聽一兩次的話,會怎麼樣呢?
蓮如上人用下面這段話,教導了我們不間斷地聞法的重要性。

至堅者石,至軟者水,而水能穿石。

古詞曰『心源若徹,則菩提覺道何事不成?』即使再怎樣不信,若用心聽聞,由慈悲故,可獲信也。

佛法唯有極盡於聽聞。

(《御一代記聞書》)

(古語說:「只要貫徹初衷,就沒有不能成就的事情。」即使是極其堅硬的石頭,水滴長期持續地滴落在同一個地方,也會被非常柔軟的水打出一個洞來。聽法也是如此,不間斷地聞法是非常重要的。
無論多麼頑固不化疑心重重,只要投入全副身心認真聽聞,由於彌陀廣大的慈悲,都必定能夠獲得信心。所以說,佛法唯有極盡於聽聞。)

從前,有個叫做明詮的僧侶,他全心全意投入佛道修行,堅持了三年,但是,他一直無法解決後生一大事。他覺得自己已經到了極限,於是辭別師父,決定放棄修行。
明詮剛剛走出寺院,就突然遇到了大雨。於是他只好在寺院的山門下暫時避雨。忽然,他看到腳邊有塊石頭上開了一個洞。當他發現這是從山門滴落的雨滴打出來的洞時,如同晴天霹靂,受到了極大的衝擊。

「我只修行了兩三年,就以為已經沒有辦法了而放棄佛道,實在是連這雨滴都不如的怠惰之人啊。
原來只要堅持不斷地持續下去,就連雨滴都可以把石頭打出一個洞來呢。」

明詮立刻回到寺院,向師父報告了「來自雨滴的說法」,然後痛改前非,再次潛心修行。後來,他成了一位傑出的僧侶,被世人稱為音羽的明詮。

世人皆知,無論何事,都不能放棄,要持續努力。對於佛法來說,持續聞法就更是如此。

 

4、無法聽法時,要回想以前聽過的內容

即使我們非常想要聽聞佛法,
有時候,也會找不到聽法的緣分。善知識教導我們說,這種時候就要回憶以前聽過的內容。
即使我們以為自己聽法聽得很仔細,想要回想起聽過的內容時,是不是也會有想不起來的時候?

阿彌陀佛在本願中發誓,一定要解決我們的後生一大事,拯救我們,使我們得到往生一定這絕對的幸福。
如果我們好不容易得遇了聽聞彌陀的本願的緣分,但是聽了以後卻忘記了內容,那就實在是太可惜了。
如果是「忘記了錢包」,任何人都會驚慌失措,跑回去拿吧。然而我們會不會因為「忘記了聽到的佛法」而跑回聽法會場,反省自己的過錯呢?

聽法之後,和法友們一起複習聽過的內容,這種「佛法讚嘆」也是讓我們回顧聽法內容的勝緣。蓮如上人在《御文章》、《御一代記聞書》中,曾多次強調了佛法讚嘆的重要性。

蓮如上人說

即使聽聞一言一句,一般人都任意聽聞,妄自闡釋。

因此,必須認真聽聞,並親近同行,表達心得,與之討論。

(《御一代記聞書》)

佛教教導道:佛法極盡於聽聞,今天講說了聽聞的四種重要心態。由於心態改變,即使沒有聽聞佛法的緣分,也能追求佛緣。

下一頁,我想講說即使透過網路聽聞,也能認真聞求後生一大事的解決的方法。

讀完後請按這裏

例如:一週聽聞幾小時等等具體的計畫。

法義法師

從小,我對自己喜歡的事情就非常專注,甚至可以忘記時間的流逝。小學二年級時,我加入了足球隊。每天下課後都練習踢球,直到天黑。回家後又熱衷於打電子遊戲,一直玩到很晚。
足球的訓練很辛苦,不管是下雨還是週末都不能休息。足球隊的實力越來越強,當我升到小學高年級時,學校校隊在縣級大會上獲得冠軍。
進入中學後,我練習完足球回家還是接著打遊戲機,一直打到隔天早上。父母親責罵我,不准我熬夜,於是我就早晨四點起床開始打遊戲機,一直打到不得不去學校的時間。每次都差點遲到,被老師責罵。
我就這麼自由自在地生活到中學二年級。有一天,在考慮畢業後人生方向的課堂上,老師出了一個課題:將來我們想做什麼工作?走怎樣的人生之路?要我們把自己的人生計畫用年表標示出來。
我原本喜歡什麼就做什麼,根本沒有考慮過未來的事情。當我意識到了這個問題,才發現自己對將來到底想做什麼、應該做什麼,根本就不知道。
人生只有一次。怎樣才能使自己的人生不後悔?我怎麼想也想不明白。
後來,我的膝蓋受傷,不能再進行足球訓練了。中學最後一場比賽的時候,我甚至沒能上場。學校的功課壓力也越來越重,根本沒時間玩電子遊戲了。
原本每天覺得很充實,但自己喜歡的事情不能再繼續的時候,充實的日子一下子就變得非常乏味。我找不到能使自己熱衷的事情,知道了快樂都是會消失的。就好像緊繃著的弦忽然斷掉了,我無心做任何事情了。
進入高中後,我開始讀一些關於人生的書、人物傳記,或者去聽諾貝爾獎得主的講演,還去哥哥的大學聽課。想尋找自己前進的方向。
我找不到明確的答案,於是想,反正人生是每一天的累積,只要我每一天都全心全力地去生活,一定會有不悔的人生。將來再做對社會有貢獻的事情,我應該就能找到活著的意義。
為了不留下後悔,我要全力以赴地去對待所有的事情。就這樣我開始有了學習的熱情,經過努力的學習,我考進了東京大學。
我滿懷著期待,打算在大學拼命讀書,將來做一名研究人員。而正在這時,學長把佛教的教義告訴了我。任何幸福,都是會結束的。輝煌的人生,最後也會崩塌。但是,人生有一個非常重要的目的一定要達成。學長的斷言,吸引我聽了下去。

「乘大悲願船,浮光明廣海,至德風靜,眾禍波轉」

即使拼命努力,得到了自己夢寐以求的東西,那種喜悅也只是暫時的,不久就會消逝。然而在這痛苦波濤不斷的人生苦海中,有一艘能使我們光明快樂地渡過苦海的大船。當乘上這艘大船,獲得生命的大歡喜,就會得知自己出生為人正是為了這一件事,我明白了這才是人生的目的。
本來我以為無論什麼事情,只要自己全力以赴地去做就不會使人生留下後悔。但是佛教教導說無論怎樣奮力奔跑,如果不知道正確的目的地,那就只會以體力耗盡悲劇結束一生。佛教的教義震撼了我。
我明白了拼命努力雖然也是重要的事情,但更重要的是要朝著哪個方向努力。接觸到佛教的教義,我知道了自己傾注一生應走的路。我要把自己得知的教義分享給更多人。

我希望讓所有想學習佛法的人都能透過網路學習,為此製作了這個平台。如果有任何不明白的地方歡迎提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