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生的感想
商隐
佛教學習會
老師解釋了《嘆異抄》後序的話語,老師透過“難度無緣眾生”解釋了諸佛和彌陀的拯救。
大宇宙中有許許多多的佛,諸佛們都有慈悲心和智慧,但無法救度沒有緣分我利我利的眾生。“慈悲”是拔苦與樂的心。
我們是煩惱具足之凡夫,“煩惱”指108種煩惱,“具足”指由此構成的,這是我們的實態。全人類都是罪惡深重,煩惱熾盛的眾生,連諸佛們都無力拯救我們。但諸佛的老師阿彌陀佛,看到這樣的我們建立了本願,即彌陀的本願,所以彌陀的本願救度的對像是煩惱具足之凡夫。
“難度無緣眾生”代表彌陀和諸佛的不同,諸佛雖然有慈悲和智慧,但不能拯救罪惡深重之人,可彌陀不一樣,彌陀為了救這樣的我們建立了本願。彌陀有能力拯救諸佛門救不了的人們諸佛門的慈悲智慧與彌陀的慈悲智慧不同,所以諸佛們贊譽彌陀為老師。
商隐
佛教學習會
感恩老师用了两节课的时间,讲解了我的问题,使我的疑惑得到解答,我之前一直对只念佛号有所排斥,有所怀疑,总觉得说念佛往生有点神神叨叨的,但是自己又没有办法解释这些,更是对弥陀本愿的不理解,这些说明了我对释迦摩尼佛的教义学的不够,也是之前的对佛号有一些误解,当时进入佛教的目的也不是为了求解脱,就更谈不上解决后生一大事,认为寺庙里的佛像就是佛,有什么事都去求佛保佑,觉得佛是神一样的存在,也有听闻过弥陀的救度,听闻六字名号时就会产生怀疑,这也是我没有真正的学习佛法的教义所造成的,也是听闻不够,经老师的讲解,和几个月在佛教网上看老师发给我的讲课录像,受益匪浅,特别是老师讲的18愿,19愿和20愿后,更加的明白了,释迦摩尼佛教导我们的大宇宙的真理“因果的道理”是真实不虚的,知道要想得到弥陀本愿的拯救,乘上弥陀的大悲愿船,就必须要遵循释迦摩尼佛教导给我们的废恶修善的教义,也就是说必须经过19愿的“修诸功德”,和20愿的“植诸德本”才能够到达18愿的“弥陀本愿”的拯救,就好像我们要上3楼,不经过1楼和2楼是上不去的,所以是必经之路。
经过学习使我更加明白了佛法极尽于听闻的含义,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和欠缺,今后就要努力学习依教奉行,废恶修善,感恩老师给我这个听闻尊贵的佛法的机会。
谢谢老师!再次感恩您!
Charmingone
日出法會
继续学习心不明了位的临终———阿赖耶识转生
上节课学习了世界由身口意三业产生的,由业产生的世界叫业界,“业”是行为的意思,行为因人而异,所以产生的世界每个人也不同。大家认为一起住在地球这个共同的世界,但释迦牟尼佛说每个人住在自己产生的世界里,有80亿人就有80亿种世界。很多人认为死去是从地球上离开,可是佛教说是自己所产生的世界改变,因为活着时候阿赖耶识产生出人间界,而死去时阿赖耶识产生另一个梦的世界,人间界的梦结束。
将很多世界分为六种叫六道,还有二十五有生的分法,但都不准确,是有多少生物就有多少世界,但我们产生的世界都是痛苦的世界,因为我们阿赖耶识中的业是恶业,是由108种烦恼产生的恶业。所以我们需要废恶修善,这样就会有好业力储存于阿赖耶识中会产生出好的世界。
释迦牟尼佛教导的三位临终是为了让我们了解顾生一大事,解决贯穿三世的问题,这是听闻佛法的目的。我们要认真追求佛法。
如真~吕秀华
日出法會
《三位临终》听了三节课,您讲的特别清楚明白,很喜欢听,对《叹异抄》有些不熟,听起来理解慢些,会多听,感恩您每天的付出!!!
zhongyh
日出法會
佛凡一体,就是我们于一念领受到弥陀赐予的南无阿弥陀佛的时候,阿弥陀佛的佛心与我的凡心成为了一体,这种状态就是信心,也叫至德具足。于平生一念成为这样的佛凡一体之身,我们就能够现生获得绝对的幸福,并且死后往生阿弥陀佛的极乐净土。所以信心是我们必定往生净土之因。
佛凡一体,是像燃烧着的炭一样,炭和火同时存在,就是佛心与凡心,南无阿弥陀佛无上功德之体与凡夫的烦恼具足之心同时存在,同时具足,这真是无法想像,不可思议的存在。南无阿弥陀佛!感恩老师!
Charmingone
佛教學習會
佛教中讲的“反省”是指禅定,“禅定”是把心静下来定下来。禅定的相反是“散乱”。如果心是乱的,表示没有正确的想法,也就不会有正确的行动,这样的话,看问题就会是他因自果,认为自己不好的命运都是别人的错。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实践禅定,不是劝我们实践坐禅,而是让我们明白因果的道理。
佛教忏悔是指当自己做了错事时深刻反省再也不做这样的错事了。这和基督教里所说的忏悔是不一样的,因为基督教认为人的命运是神创造的,否定了因果的道理,这是他因自果,向神忏悔自己的恶果就会消除。而佛教教导即使忏悔可业力不灭。
佛教说的忏悔和后悔不同,“忏悔”是针对不好的行为说再也不做第二次了,“后悔”是希望自己没有做这事。
Charmingone
日出法會
所学到的内容如下:
问题:“金刚心”是指“名号”还是被救之人的“信心”?
回答:老师昨天讲解的内容是“行者正受金刚心”,这是《正信偈》中亲鸾圣人的话语。“行者”是向着弥陀极乐净土前进的人。“正”是正确,必定,没有例外的意思。“受”是领受。整句的意思是向着弥陀净土前进的人必定正确领受金刚心。
领受金刚心的时刻是“一念的时刻”,是“被弥陀救度的时刻”,被称为“归命之一念”。被弥陀救度又被称为“信心获得”。于一念领受的是金刚心,是不会改变不会崩溃的信心,是弥陀的他力信心,是真正的信心。被弥陀救度又被称为“获得名号”,在一念获得弥陀的名号,所以金刚心代表名号。
那么“信心获得”和“名号获得”是什么关系呢?老师,昨天解释名号“南无阿弥陀佛”是治疗我们苦恼的根源,无明之暗的药,无明之暗又被称为“无明业障的可怕之病”,南无阿弥陀佛是治疗这个可怕之病的特效药,所以被称为“妙药”。一般的药只治今生几十年的疾病,而“无明业障的可怕之病”是让我们从久远过去到永远未来的苦恼根源的病,“南无阿弥陀佛”妙药专治这样的病。
可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制成的时候是放在弥陀手里的,犹如药放在药局里,即使药治好了,我们没有服下,病不会好的。对我们来讲领受妙药很重要。领受之时是“一念的时刻”,所以“一念”是肝要。“肝要”是重中之重,最重要的意思。释迦牟尼佛一生涯的教导是引导我们“一念时刻”,引导我们到弥陀的拯救,所以释迦牟尼佛的教义都收纳在“一念”中。所以佛教最重要的是“一念”,不理解“一念”就不理解释迦牟尼佛的教义。相反理解了“一念”时,就读懂一切经。莲如上人说“依平是肝要”。
“名号”是药制好了,还在弥陀的手里。一念时我们吃了这妙药,无名业障的可怕疾病被治好,获得绝对幸福。无名业障的可怕疾病痊愈的状态是“信心”,信心就是“信乐”的状态,是无明之暗全部消失的状态。“所以领受妙药”,“领受名号”,“领受信心”,“领受信乐”,“领受痊愈状态”说法不一样,但意思一样。
“领受名号”和“领受信心”代表被弥陀拯救获得永恒幸福。“领受信心”是指“领受他力回向之信心”,“他力”是指弥陀的力量,“回向”是“给予”的意思,“信心”是指“信乐,真实的心,绝对幸福”,整句话的意思是“弥陀给予我们的信心”,所以信心不是自己产生的,是从弥陀那里领受的。“名号”指“他力回向之名号”,我们领受名号得救,不是称念名号得救。无明业障之可怕疾病完全治好,所以称念感谢的话语。老师昨天解释说我们是在领受名号时得救,不是在制好名号时得救。药治好了,病人若没服药,病不会好的。
为了理解今天的问题,要理解在一念的时刻从弥陀处领受了什么?名号,信心,念佛,虽然话语不一样,但代表的都是“南无阿弥陀佛”。名号是药,信心是和名号一体的状态,是佛凡一体的状态,是炭与火一体的状态,念佛是得救之人感谢的话语,所以名号,信心,念佛都是:“南无阿弥陀佛”,是“南无阿弥陀佛”的状态不一样而已。
阿花
爲什麽活著學習會
《人为什么活着》第一部第六章的内容:玻璃般的幸福和钻石般的特性和不同点。
玻璃的特征:1、易碎 2、会伤人 是虚假的幸福。钻石的特征:1、不会坏2、想要破坏钻石自己反而会受伤 3、不会崩溃 是真实的幸福。
Amy
爲什麽活著學習會
玻璃般的幸福的特性:
虚假的幸福被比喻为玻璃般的幸福。这样的幸福是有缺点的:
1、易碎。
得到玻璃般的幸福的时候能够感受到幸福,但是这份幸福不能持续。
2、伤人
因为不能持续失去的时候会感受到痛苦,当得到的玻璃般的幸福越大失去时候的痛苦就会越大。与这样的幸福相反的有真实的幸福,被比喻为钻石般的幸福。钻石般的幸福有以下的特征:
1、不会毁坏
2、如果有人想要破坏摧毁钻石,自己反而会受伤。也就是说如果想要动手摧毁钻石般的幸福,这样的人反而会自己受伤。
3、无论遭受什么样的批评攻击不会动摇。所以是不会改变、不会破坏、不会消失的幸福,获得钻石般的幸福之后就不会失去它。释迦牟尼佛讲说我所知道的幸福都是虚假的幸福,目的是为了告诉我们有真实的幸福,让我们赶快获得真实的幸福。也就是赶快乘上大悲愿船。
sunny
爲什麽活著學習會
玻璃般的幸福和钻石般的幸福特性和不同点?
玻璃的幸福特性是:易碎,还很伤人。
钻石的幸福特征是:不会坏。如果有人想破坏它,自己反而会受伤。无论受到什么样的批评与攻击,不会动摇的。
玻璃般的幸福:因为疾病,因为失去健康,因为没有钱,没有房子,因为失去恋人,妻子,孩子……也就是在难度中拼命追求各种浮木,木板的人,拥有再多的金钱,财产,名誉,地位,最终都会被这些抛弃。得到的越多失去时的痛苦就越大。原因在于我们不知道除了玻璃般的幸福还有什么幸福,因为我们没有智慧。
佛教教导的是智慧的教义,能让我们分出什么是玻璃般的幸福什么是钻石般的幸福。有智慧的人知道自己现在能拥有的是玻璃般的幸福而不是钻石般的幸福。为了让我们意识到自己现在坐的船是由泥土做的,佛教告诉我们有一艘非常坚固的,真正使我们幸福的大船。这就是大悲愿船。我们听闻佛法的目的就是要赶快从泥土做的船上转乘到弥陀的大悲愿船上。感恩丸山讲师每次尊贵的教导,我感受到高森老师和各个讲师的用心良苦,为了能使我们赶快乘上大悲愿船而辛苦努力的教导,心中充满感恩。谢谢品孜和各翻译的辛苦,我和大家才能够听到这无比殊胜的教导。谢谢了。
Charmingone
佛教學習會
佛教有言:如尺蠖循环。“尺蠖”是一种虫子,叫弓腰虫。它的特点是如果在处在一条路上,它就会沿着这条路行进,如果路弯弯曲曲,它也会沿着路弯曲前行,如果路是圆形的,它会在里面打转转,任它怎么努力都在原地打转转,无尽头无限循环。可尺蠖没有智慧,不知自己在循环,它觉得自己是在进步。这句话比喻所有人的实态,吃饭工作睡觉不断重复,可人觉得自己是在朝着幸福在前进。得到想要的幸福,但幸福很短暂,又去寻找下一个幸福,幸福很快又离开自己,持续这样的事情,一年一年就过去了,从出生的那刻起我们就在原地打转转。我们的生命无法循环下去,最终会死去。无论是20岁死去,还是100岁死去重复着同样的事情,重复着同样的循环,这被称为“流转轮回”。没有尽头,没有止境,车轮不断转动,但无尽头。人生也一样,为了幸福而活着,可这样的人生不幸福,没有安心满足的时候。更可悲的是人都不知道自己在原地打转转。娑婆世界是“勘忍土”,是有很多事情不得不忍耐的世界,在痛苦迷惑的世界不断重复着生生死死。
佛教有句话:向着光明前进,影子亦跟随。“光明”是指绝对幸福,“影子”
指相对幸福。我们追求绝对幸福的话,同时也会获得各种各样的相对幸福。学习佛法就是学习佛的智慧,听闻佛法后就会得知真正幸福是什么并追求真正幸福。学习佛法,知道怎样行动,这是正确的行动和正精进。追求佛法者的人生变成追求真正幸福的人生。 在这条路上前进相对幸福,也会随之而来。得到绝对幸福的时候是在一念的时候,是乘上大船的时候,是被弥陀救度苦恼的根源,无名之暗被破除的时候,是舍自力归他力的时候,是领受佛智脱离流转轮回的状态。这艘大船是开往弥陀净土的大船,死后的话会去往弥陀的净土成佛,乘上大船是平生的事情,乘上大船必定生而为佛,所以死后去往极乐生而为佛。亲鸾圣人开显释迦牟尼佛的教义是:被弥陀救度的一念,乘上大船的时候能成为正定聚,使我们往生报土。
佛的智慧看我们像尺蠖一样在轮回着,佛教教导我们如何出离,如何脱离流转轮回。在活着的时候通过弥陀的力量往生一定和乘上大船,死后去往净土去往正定聚成佛。
Charmingone
佛教學習會
学习到的内容:
继续学习因果道理和他力本愿的关系:
因果道理是佛教根干,根干是树根树干的意思,若把佛教比为一棵树,因果道理是树根树干。不明白因果道理则不明白释迦牟尼佛的教义。释迦牟尼佛的教义在一切经,即7000多余卷经中。因果道理是贯穿一切经的教义,在任何的佛经中有因果道理的存在,一切经的基础是因果道理。所以如果不明白因果道理就不能理解任何佛经。因此正确理解因果道理非常重要。那么因果是什么呢?
“因”是原因,“果”是结果。佛教教导所有结果都有原因,有原因一定产生结果。“道理”是无论何时无论何地正确的事情。有原因必然产生结果,没有原因不会产生结果,这是无论何时何地正确的事情。特别是佛教教导的因果道理是关于我们命运的。我们最想知道命运,我们都在追求幸福,不知因果道理,就不知真正的幸福是什么。因果道理教导的是废恶修善。“废恶”是不要作恶,“修善”是要做好事。如果做不好的事,不好的结果会回到自己身上,所以不要做不好的事。做善会有好结果回到自己身上,所以要做好的事情,这是因果道理的结论。
释迦牟尼佛一生涯教导弥陀本愿,有关这事在《正信偈》中这样写道: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如来”是释迦牟尼佛,“所以兴出世”是讲说佛教目的的意思,“唯”是唯一,“说”是讲说的意思,“弥陀”是阿弥陀佛。释迦牟尼佛讲说佛教的目的就是一个:是讲说弥陀本愿的。弥陀本愿是大宇宙诸佛老师阿弥陀佛的心意,阿弥陀佛是大宇宙诸佛的老师,释迦牟尼佛是阿弥陀佛的弟子,弟子的使命是把老师心意开显给更多的人。所以释迦牟尼佛一生涯解释了弥陀的心意。释迦牟尼佛的一切经就是开显弥陀本愿的。为什么释迦牟尼佛一生涯开显了因果道理?是为了开显弥陀本愿。
因果道理是“善因善果,恶因恶果,自因自果”,意思是善的原因产生善的结果,恶的原因产生恶的结果,自己的原因产生自己的结果。善因不会产生恶果,恶因不会产生善果,自己的原因产生自己结果,不会有自因他果,也不会有他因自果。“因”是行为,“果”是命运,“善果”是幸福,“恶果”是不幸,灾难。幸福与不幸都是自己行为产生的。释迦牟尼佛一生涯教导因果道理的目的是为了开显弥陀本愿,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废恶修善,是因为阿弥陀佛劝我们废恶修善。
佛教比喻所有人如同非常沉重的大石头,意思是所有人罪恶深重,但人不自知,也不知道如何解决这件事情并且得到拯救。不追求拯救就不会得到拯救,所以释迦牟尼佛要让我们知道自己的真实模样。如何做才能知道自己的真正样子呢?弥陀看穿了所有人真实的样子,让我们废恶修善,拼命实践废恶修善得知自己真实模样,也就是罪恶深重的自己。知道了自己罪恶深重,会想这么罪恶深重的自己怎么得救。不知道自己生病的人不会找方法治病的,不知道自己罪恶深重的人也不会寻求拯救的。
释迦牟尼佛仔细教导因果道理是让我们废恶修善,这样得知自己真实模样忍不住追求拯救方法。弥陀本愿是针对得知自己真实模样追求拯救之人的。弥陀本愿被比为药,如果没有得知自己的真实模样,我们不会追求药的拯救。所以,释迦牟尼佛让我们得知自己的真模样,得知自己是有病之人。因此不理解因果道理就不明白弥陀本愿。佛教把人生比成大海,难渡海。当我们如同沉重的大石头,一定在海中下沉,这样怎样得救呢?大致有两种方法:
1.要减少大石头的重量得救,所以佛教的修行是让大石头重量减少,通过修行减少烦恼,这是圣道佛教的修行,只有能做到严格修行的人才能够这样做。
2.将着沉重的大石头放到大船上浮在大海上。这个方法是不减轻大石头重量也能得救。这艘大船是弥陀本愿,我们罪恶深重如同大石头,但是弥陀本愿如同大船,可以让我们的大石头浮于海面。这是针对做不了严格修行之人的方法,这是净土佛教。
释迦牟尼佛的教义大致分两种:圣道佛教和净土佛教。如果不明白因果道理,不明白自己是大石头,不追求佛法,就无法开始追求得救。圣道佛教净土佛教是释迦牟尼佛针对寻求拯救之人所教导的,所以因果道理是佛教的根干。
Haruko
成功與幸福英語講座
●今天學到的內容:
好的習慣就是好的行為,好的行為造就好的果報。養成良好的習慣也是做人的基礎,培養品德的方法。●您想達成的目標:
日本馬拉松選手Tsuburaya Kokichi給了我很好的榜樣,他對馬拉松的態度、對生活的認真和自身衣物的整潔、起居的乾淨,皆是佛法六度萬行的示現。馬拉松對他而言是浮木而已或是人生的全部不知道,但是對於我們佛弟子想解決死後的問題而言,這樣的人生一大事可以比喻為馬拉松。對於想獲得絕對的幸福這個目標,就是要從養成良好的習慣開始,打下良好的基礎,成為一個有福德的人。●為了達成目標,您想開始做什麼樣的努力:
觀無量壽經裡頭的戒福,是端正起居的意思。起床就寢時間有規律,早睡早起、整理乾淨自己的環境、遵守時間和嚴謹管理自己的財務。這些都是自己平常能夠做的好習慣。
阿花
佛教學習會
今天学习的内容“追求佛法应有的心态”。
我们有多么重视自己的后生一大事?有多少想要去解决的决心?把佛法放在心中的位置有多么的重要?通过反观自己对于闻法的心态就能够知道了。通过老师今天的教导,反省自己闻法的的心态,要认真努力地尽快从被动主义转换到主动主义。
Charmingone
佛教學習會
复习老师说法的内容:二益法门
一般人在亲人过世后为他办葬礼,办法事,诵经,念佛,助念等,但亲鸾圣人教导:比起形式上的东西,应以佛法的信心为本。因为释迦牟尼佛倾注了一生涯为活着的人讲法,没有一场法是为过世的人讲说的。释迦牟尼佛教导活着的人在活着的时候解决大问题,是为了让活着的人“转迷开悟”。“迷”指迷惑痛苦的世界,“悟”指真正的幸福。因此,释迦牟尼佛讲的法能使痛苦的人们离开痛苦的世界,能够获得幸福的教义。慈悲的佛不可能说这辈子你痛苦,等你死了再救你。这件事情今天老师从“二益法门”开始教导的。
“佛”是释迦牟尼佛,“法”是教义。释迦牟尼佛一生涯讲的是弥陀的本愿,所以佛法就是弥陀的本愿。“本愿”是诺言的意思,用四个汉字表达就是“二益法门”。“益”是“利益”,佛教中讲的利益是幸福的意思。所以“二益”是两种幸福。“法门”是教义。所以“二益法门”是弥陀本愿赐予我们两种幸福的教义。弥陀发誓赐予我们两种幸福:1.在今生使我们获得绝对幸福,即“信乐”;2.于死后使我们往生极乐净土。两种幸福的关系是什么?老师用了两种方法表达:
1.如果要得到死后幸福,就一定要先得到今生的拯救。死后是今生的延长,未来若要得救,今生必须获救。如果说今生无法得救,死后才能拯救这不合逻辑。
所以今生拯救是因,死后拯救是果。
2.如果能够解决死后的问题,那么今生的问题当然能够解决。死后的问题比今生的问题大得多。从时间长度比较就能明白,今生大概是100年的问题,而死后的问题是永恒的未来,100年和永远的未来无法比较。弥陀如果能解决死后问题,那当然能解决今生问题。认为佛法是让死后的人幸福,与活着的人无关是不合理的。
老师的表达运用的因果关系,因为今生得到拯救,所以未来得以拯救,因为未来是现在的延长。今生的拯救就是“心的临终”,迷惑的生命死去。迷惑的生命是让我们从遥远的过去至今痛苦的原因,佛教称为“无明之暗”,“后生黑暗之心”,迷惑的生命一旦死去就能往生净土。拥有迷惑的生命,这一生结束后又要进入下一个迷惑的世界。要脱离迷惑的世界,就要在今生使迷惑的生命死去。因此,弥陀许的诺言是使人们在活着的时候迷惑的生命得以死去,死后能够往生净土。
亲鸾圣人讲的佛法的信心是得到弥陀本愿拯救之人的信心,所以是迷惑的生命死去得救之人的信心,唯有今生得救之人能够得到死后拯救。因此亲鸾圣人再三强调获得今生拯救非常重要。释迦牟尼佛讲说,佛法并不是让人们办丧事,做法事,念经念佛,而是让活着的人在今生获得拯救,这是因为今生获得了幸福死后就能够获得幸福。所以重视葬礼法事的人还不知道弥陀的本愿,之所以这样子做,是希望去世的亲人能去往好的世界获得幸福。释迦牟尼佛说,要去往好的世界,就要在今生获得拯救。从因果关系,从问题的严重性来说都是如此。因此亲鸾圣人教导要轻肉体而以佛法的信心为本,佛法的信心才是关键,亲鸾圣人是承袭了释迦牟尼佛的教导。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对象是活着的人们,所以弟子们才能把释迦牟尼佛的讲法记录成7000余卷佛经。如果释迦牟尼佛说法的对象是过世的人们,就没有人记录流传至今的佛经了。但是佛法是为什么人讲的,许多人误解,许多僧人从事念经,助念等这方面的工作。因此比起为过世的人念经,更重要的是自己正确理解佛经内容。
弥陀的本愿是二益法门,两种幸福的教义。两种幸福是因果关系有今生的幸福才会有死后的幸福。心的临终非常重要,要使迷惑的生命死去很关键,为此要认真听闻佛法,在活着的时候乘上大船,这样可以拯救痛苦的人,为了达成人生目的要认真听闻佛法。
Charmingone
佛教學習會
释迦牟尼佛讲说的教义是佛法,教导的是真正的安心和满足,被称为无上的功德。获得无上功德会获得无上幸福,即无上利益。释迦牟尼佛教导的无上功德是“南无阿弥陀佛”,尽管释迦牟尼佛用一生涯教导了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但最后却说根本就说不尽。在《大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说,“若广说者,百千万劫不能穷尽”,正是因为南无阿弥陀佛的功德无限,不是能用语言表达的。亲鸾圣人说“不可思议不可称不可说的信乐也”。
传达佛法功德无量,因为给予别人无量的幸福。学习佛法或者传达佛法的幸福是无形的财产。若能长时间坚持听法,是佛缘深厚的人,若能坚持长时间讲法,更是佛缘深厚的人。
领受南无阿弥陀佛的欢喜是生命的大欢喜,感到出生为人真好的喜悦,感受到出生为人就是为了达成这一目的的喜悦。生命的欢喜一直持续,永恒不变,至高无上,所以说领受到名号欢喜勇跃,这样的幸福于一念得到。领授名号时,我与南无阿弥陀佛成为一体,至德具足,佛凡一体,无上功德与我成为一体。
Haruko
成功與幸福英語講座
●今天學到的內容:
為什麼當一個有德之人如此重要呢?因為做有德的行為可以為我們帶來幸福。
如何成為有德之人?可以透過廢惡修善、以登上大悲願船之心聽聞佛法、做六度萬行跟做課,就可以做到。當我們解決了死亡之後一大事,我們就能獲得絕對的幸福。
生與死好比一枚硬幣,有正面跟反面。又好比家裡有廚房就一定也有廁所。
在三年前,裝修一間約三坪的廁所只需要台幣七萬左右,現在隨著建築原物料上漲,已經要高達15萬了,沒辦法跟師父說請幫我打造只要七萬的廁所。
所以說,要打造個像樣的,可賣出去的屋子,廁所是不能馬虎的,最少就是15萬。可見,廁所的價值不比廚房的價值低。所以說,了解死亡就跟了解如何活著一樣重要,不能馬虎隨便。●您想達成的目標:
如何對自己說話是很重要的,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很常用「如果我有…就好了」、「如果可以」、「我必須」等被動消極、不情願的話。當我們將那些話改成「我可以更…」「我可以做…」等主動的話,這代表我們將問題拉回自己身上,啟動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這樣就能不斷成長也會變成更積極主動的人,而不是遇到問題就抱怨、毫無問題意識及消極被動的人。常常練習這樣的技巧,其實可以讓自己在家庭中至少不要當個拖油瓶或等待被救援的無能角色,能夠把自身問題處理好,不讓家人操心也是對家人的一種體貼。在工作上也能練就解決問題的能力而不是只有等待上面指示的員工心態,這樣永遠就只是員工的角色,很難升遷或獨當一面。●為了達成目標,您想開始做什麼樣的努力:
「我的家裡都是壞人」這則故事告訴我即使他人有過錯,也不應指責非難,因為,自己的過錯其實更加嚴重。
雖然發現自己很常會看見他人的過錯或缺點,也因此無意識地降低自己做人的道德標準,會想說他可以這樣,為何我不能這樣____? 可見自己就是浮萍,容易受環境影響,漂泊不定。也會發現堅持做善其實是很累的,看到別人如此隨自己心性做自己,想生氣就生氣,想抱怨就抱怨,不用忍耐,不用自己解決問題,就像個小孩。想想他們這樣其實是很可憐的,因為他們不懂自因自果,所以「直率」「很真」這樣的性格其實也沒有什麼好羨慕的。雖然堅持做善很難,但因為能夠前往絕對的幸福,所以願意忍辱負重,我會想成身上有一筆錢,一次次的忍辱都是在讓更多的福德流進來,一次次的發怒就是在耗損錢財,流失福德。難怪有錢人那麼少,這樣想就有做善的動力。
Charmingone
日出法會
佛教有句话叫“施主”,“施”是布施,给与。布施大致分为两种:法施和财施。法施是传达佛法的意思,财施是给予对方金钱财物。
释迦牟尼佛说布施是很尊贵的行为。因为我们是烦恼具足的凡夫,想着怎样能获利,而布施是给与对方,所以要做到布施就要与自己的欲望搏斗。
佛教把欲望叫做贪欲,要做到布施是要战胜自己的贪欲,做与之相反的事。释尊说:做得到布施的人比任何一位将军强大。有句话是:要打赢外在的敌人简单,可是要打赢内在的敌人是困难的。与人发生争斗冲突就会有一个对象,所以外在的敌人我们可以观察他的动态,而内在的敌人是自己的心,自己的心是看不见的,是看不见的敌人,会突然四处出现,它无所不在。它是敌人代表它会妨碍我们的心,会妨碍我们求法。释迦牟尼佛劝我们废恶修善,我们努力实践做善,可心障碍我们做善,所以我们战胜不了内在的敌人就无法布施。战胜内在的敌人是困难的,因为它无时无刻突然袭击,我们无法将它取缔,并关起来不要让它出来。所以释迦牟尼佛说:“战胜得了内在的敌人,做到布施者是比任何将军强大的人”。将财物布施,给予对方法施是非常殊胜的事。
为了讲师能讲法,大家能听法,施主会找场地,或者把自己的家当做闻法会场,让大家一起听闻。为场地布施的人是施主。例如要租外面的场地,施主会联络会付租金会做种种安排,他是负责人,也会拜托其他人去做,会和讲师约好时间和有缘分的人约好学习时间,或者施主决定在家举办学习会,会把时间地点主题和有缘分的人去说,会把家打扫干净,还要为大家准备吃的喝的东西。也就是说施主无法说法,可是他是学习会的负责人。正因为有施主布施大家才能听法,他虽然不讲法,但他在做财施法施他的功德是无量的。
在2000张听法需要高额的水费电费运营费,需要大家布施才能运营下来。现在大家用网络听闻,大家的布施会用于直播转播的设备上,听法的布施大家每次会缴交,营运的布施不是说一定要交,但听法的人尽可能去交营运的布施。所以说大家今后教布施分两种:一是给与老师的布施,而是让法会营运的布施。可以听到一场法会,绝对不是一两个人的力量,而是许多人的通力合作。
Charmingone
學徒飛翔學習會
今天有报道说美国西北航空飞机坠机,149人只有四岁的小女孩奇迹生还。学习佛法让我们看清世间每分每秒发生的事情。如果只会开心享受当下的幸福,这是在逃避问题。认真的人不逃避,会去解决问题。让未来变光明唯一的方法是获得佛的智慧,有了佛的智慧,就清楚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往生一定,死后去极乐净土。知道未来光明无限,这是绝对幸福。我们每天做早晚课,《正信偈》一开头就告诉我们人生目的是“归命无量寿如来 ,南无不可思议光”。今天是要去往净土的一天,今天要领受无量寿的一天,今天要领受不可思议光的一天。有了无量寿,就会有永恒的幸福,不用担心死亡,有了不可思议光就有无限智慧,会引导任何人获得真正的幸福。
我们是幸福的人,走在这样的无上道上,当我们领受佛智就是领受无量寿和不可思议光,光是指佛拯救的力量。让自己幸福,也让别人幸福,这是自利利他的教义,希望大家感受到未来的光明,感受到今天就要信心决定。老师希望我们每堂课都会信心决定。
无常是一个非常严肃的问题,现在世界有70亿人口,一秒钟超过十个人去世,一天死去的人超过90万,死亡的问题真的很严重。死亡若发生在自己亲人的身上,对自己是一种强烈的冲击。每天死去的人佛眼来看是倾盆大雨一样的雨滴,每天都在滴落。死亡问题很多人认为无法解决,认为人都会死的。学习了佛法我们知道真正的生命是阿赖耶识,阿赖耶识的问题是可以解决的。肉体会死,乘上大船我们的心就能得到永恒幸福。即便肉体会发生很多状况,肉体会老会生病,可是不会影响我们的幸福。佛眼中的真实对我们来说很可怕,很难接受。莲如上人说:“我先还是人先,不知于今日,抑或于明天,先后逝去之人比疾风暴雨中树根叶稍流落之雨滴更频更繁”。从佛眼来看无常发生在每个人身上,老少不定。死亡之时,所有的浮木木板留在世上,阿赖耶识去到下一个世界,业决定我们去往哪个世界,人界的浮木带不到下个世界。老师教导顺现业,顺次业,顺后业,死亡到的时候带得走的是我们的宿善。听闻佛法,做早晚课,佛法赞叹让我们的宿善前进,弥陀的力量作用在努力的人身上。真正的福报是宿善,像追求佛缘,在日常生活中做六度万行都是在追求佛的缘分。我们很幸运,提前知道智慧,提前知道自己未来,弥陀很用心地在培育我们学习佛的智慧。
现在解释木板浮木与大船的关系,即对幸福与绝对幸福的关系:
知道有大船存在,我们要利用自己的浮木游向大船,追求大船。写听闻录,写感谢信,学习教义,佛法赞叹,把浮木用于追求佛缘上木。越努力,宿善就被弥陀开发的越多,就越接近大船。把手边的资源发挥到最大价值来追求大船的拯救。跟家人一起结佛缘,乘上大船一直做家人。让家人一起听法,做课,希望家人领受无量寿,成为永远的家人。给别人法施财施增加自己宿善,让更多一个人了解亲鸾圣人的教义,这是最好的善。无上道是非常了不起的,每天向上一点,成长一点,稳定持续是最好的捷径。努力不会白费,弥陀会把我们的努力变成我们的宿善。
乘上大船是解决死亡的大问题,领受到无量寿,做早晚课,希望把亲鸾圣人开宗明义的教导领受到心理,佷仔细地消化,再和别人讲说,法喜满满。
Charmingone
學徒飛翔學習會
一些僧人像吊在半空中的旅人,想的都是五滴蜂蜜的事情,即名利欲,色欲,财欲,睡眠欲,食欲。佛教是出世间法,可大家都粘在浮木木板上不放手。 我们为佛法做的布施或许会成为别人的佛缘,否则得到越多焦虑越大。真正的佛教是教导我们带着木板浮木游向大船,大船才是真正的安心。许多寺院打着佛教名义满足自己的私欲,给人卖东西,算命,看风水,点光明灯等。而佛教的目的是出世间法出离六道轮回。我们要冷静理智地分析什么是真正的佛教。去寺院求神拜佛的人是失去理性的人,听僧人说升官发财的牌子多少钱,求平安的牌子多少钱,这不是真正的佛教。
越听佛法就越了解自己,佛法是“自觉教”,“自”是“自己”,“觉”是“觉悟”,“清楚看到”,“教”是“教义”,不是盲信盲从,佛教是自觉清楚看到自己的问题,越听佛法越能看清自己,越能在这条路上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