帕金森定律(2)

《人,为什么活着》I部4章

上一回介绍了帕金森定律,关于帕金森定律佛教是怎么看的。

 

帕金森定律

帕金森定律中有两个法则:

第一法则:

如果当时间很多、很宽裕,就会出现很多的工作,会相对用掉很多的时间。

当手边的时间很宽裕,这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结果时间就会用掉了。

第二法则:

如果收入增加,支出也会增加。

如果是在经营公司,这个收入就是指这个公司的营收。公司的营收增加,这时候就会想有办法在利用这些营收再去创造更多的利润。很多公司的经营的人就会想,我要让我的公司规模再变大。
所以我要增加我们公司的员工,要开始拓展以往没有做过的业务范围。增加员工就要准备比如办公室或者是工厂。如果增建了这些办公室或工厂,里边的设备,电脑桌子就全部都要重新地增建。同时还要付场地的租金还有维持场地的水费、电费。
如果做了这样的增建,最花钱的就是要付给员工的工作。所以,原本是规模小的这样一个小型公司,当他们营收增加的时候,就会开始想怎么拓展自己的公司规模。等规模变大了,同时就要负担很高的这些成本,这个公司就会想这样不行,要赚更多才有办法负担。
于是,负责人就会想公司的规模要再变大才够。所以公司的经营者就会不断的重复这样的一个模式,无论这个公司已经发展到什么地步,负责人都始终没办法感到满足。

 

这种模式的问题点是出在哪里呢?
当这个公司的规模还小的时候,如果有了营收的利润,这时候不应该想我要拿这些利润去拓展我的公司规模,去拓展新的业务范围,这个是不对的。
如果去拓展了公司的规模,从小型公司变成了中型公司。这时候要维持中型公司就必须得提升它的利润收入,这时候这个公司就会被迫要再拓展它的规模。
这个模式最终会有破绽,因为这个世上是诸行无常。
所以,要一直无限的发展下去这样的模式总有一天会崩坏。
所以会看到大型的公司会遭遇到营运不利的这种困境,很多的都失去工作受到影响。
丸山讲师读到的书中说,不能够因为公司赚了钱就想我要开始拓展我的公司的规模,开始去招收更多的员工,去做一些以往没有做过的一些业务的内容。就如同帕金森定律第二法则所说的,要小心因为如果收入增加,支出也就会增加。

 

这个法则和我们的人生有什么关系呢?
从佛教的观点来看,这个定律告诉我们很重要的事情。
第一个就是有很多时间的时候,我们就会用掉很多时间。
在日本8月一整个月是学生放假的时候。不是一整个月什么都不用做,学校会布置作业。所以学生不用上学,可是有作业要做,他必须完成。
如果可以按时的把这些作业一个一个完成,就能够在规定时间之内交出作业。可是很多的学生没办法做到这一点。多半的学生都是等到最后一个礼拜才发现自己的作业都还没有做,然后很慌张。
这时候就想只好少睡点觉,赶快把作业赶出来。然后就觉得,哎呀,早知道这样,应该在刚放假的时候就一点点地开始做,才不会现在这么赶。
有一些人开学的时候才发现,哎呀,自己的作业根本都没有合格,被老师骂。
究竟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事情?
这就是帕金森定律第一法则教给我们的,当我们有很多的时间可以使用,这时候就会做这个做那个,结果时间就全部被用掉了。
因为一直以来每天都要固定去学校上学,好不容易可以放假,想做这个,也想做那个,很多事情想做,这是想做的事情。因为觉得时间还很充裕,所以想做的事情就会一个一个的冒了出来。
也就是说一开始其实没有计划要做这些事情,可是,是突然的就有这样的一个想法,所以一个一个的就冒了出来。
所以自己觉得我有一个月的假期呢,我想做的事就一个一个的越来越多。
应该很少有人有了一个月的暑假什么都没做就呆在家里。暑假作业是学校规定的,时间到了就要交的,这是该做的事。
帕金森定律的第一法则教给我们人是什么样子的呢?
比起该做的事,反而会有一个一个想做的事会突然的跑出来。所以想做的事是会不断不断的冒出来。
最后会怎么样呢?结果该做的事没做,就感到非常的后悔。
如果只是暑假作业没做完,或许这个恶果还不至于波及到别人。大概就是被老师骂或者考试考不好这样的恶果。
可能就会觉得明年的暑假作业千万不能像现在这样又忘了写。大概会好好的警惕自己。等到下一年的暑假还是一样,又重复了去年的事情,想做的事情又一个一个地冒了出来。结果自己认为还有很多的时间全部都浪费掉了在一些根本不重要的一些小事上。

 

急之事和不急之事

释迦牟尼佛说想做的事叫做不急之事。相对于不急之事该做的事是急之事。实际上该做的事应该要优先去做。可是人都有这样的习惯,会优先做不急之事,为什么呢?因为这个是自己想做的事情。
自己想做意思就是自己的欲望产生出来,想做、想做就是出于欲望的心。

所以佛教说,人是非常愚蠢的,整天想着自己的欲望不急之事,最后心生后悔。意思是没有知道未来的智慧。
释迦牟尼佛说,智慧薄俗。

【智慧】是知道未来的力量。
【薄】就是没有智慧。
【俗】就是只想着眼前的快乐。

 

有智慧的人会把眼光放向未来。这件事情不仅仅是讲暑假作业而已,人生也一样。

8月31日是暑假结束的时候,如果是人生就是人生落幕的时候死亡的时候。人生是从出生到死亡这一段时间。
帕金森定律第一法则教给我们,我们的人生也是如此,我们想做的事情会一个一个的跑出来。我们已经度过了人生中的10年、20年、30年。回顾这几十年的岁月,自己还在十几岁的时候,在人生的这个阶段追求着这样的东西啊。再回顾20几岁的时候,进入了不同的人生阶段,又在追求着不同的事情啊。在不同的人生阶段,追求的事物也会不一样。可是共通的是在每一个人生阶段自己想做的事情会一个一个的冒出来。想做的事情的内容会随着人生阶段的不同而改变,可是不变的就是由欲望产生出的,由欲望而产生出来的这是人所不变的实态,而且我们的欲望是无限的。因为欲望是无限的,所以产生出的想做的事情也会无限的多。

在《大无量寿经》中释迦牟尼佛教导了我们的实态。真P82。

累念积虑

为心走使

无有安时

【累念积虑】:我们想着很多的事情,担心着很多的事情,担心这个、担心那个,身心非常疲惫。

【为心走使】:被这颗心所命令,身体在四处的奔波忙碌。
有一些上位的人,他的身份高,就可以命令底下的人,你做这个,你买那个,你去帮我做事。例如在日本有一些有权力的人,他就会命令底下没有权力的人帮他办事,帮他买东西。

【为心走使】教给我们的是我们就像是我们心的奴隶。
学生就是成为了自己心的奴隶,自己的心在指使自己要考一所好大学,要去好的公司上班。我们就会对自己的心惟命是从。然后就努力按照自己的心的指使去做。进到公司,自己的心就会命令自己要努力,然后要升官、要升迁。身体就开始照做。收到了自己心的命令,就开始努力的工作。
接下来,心又下了一道命令,要找到一个人跟他结婚。收到了心的命令,身体就开始照做,努力的去找有没有一个好的对象。
结了婚,有了孩子,心又再下一道命令。要让孩子成为社会的栋梁。接收到了心的命令,身体就开始努力的去抚养孩子、教育孩子。
所以,人的一生,人生就是重复着这样的事情。听从着心的命令,就结束了这一生。结果回顾这一生,全都是被自己的心所控制,也就是被欲望所控制的一生。

【安】:安心。

【无有安时】:没有安心下来的时候,一直都是处于忙碌、慌乱、焦虑的状态。

因为人的欲望无限,就会产生出一个又一个想做的事,可是想做的事是不急之事。结果人就在做着这些不急之事,最后迎来自己的死亡。

在《大无量寿经》这段文字的标题是贪欲之诫。

【贪欲】就是欲望之心。

【诫】:告诫。就是说要我们小心。

 

自己想做之事和人生目的

告诫所有人,大家都是做着自己想做之事,然后人生就这样结束了,最后会徒留后悔。
如果是暑假,最后发现作业没写完,会感到后悔。人生就觉得自己怎么将时间都花在一些无所谓的小事上,后悔自己的时间怎么没花在更有价值的东西上。

大命将终,悔惧交至。

在临死时的时候会有非常大的后悔,我们的人生该做的是什么?就是该听闻佛法解决后生一大事。这才是最要紧的事。
可是我的欲望是无穷无限的,所以想做的事情一个一个的冒了出来。
所以这个法则教给我们的是,人就只想做自己想做的事情。有些人说佛法我也听啊,可是我想把我想做的事情做完。可是从第一法则我们可以知道,想做的事情是无限多,会一个一个冒出来,是没有做完的时候。所以这个是我们要警惕自己的,要小心的。
认为我把欲望都满足了之后我就会听法了,这样的想法是错误的,也就是说和真实是颠倒的。颠倒就是上下倒置,也就是说本末倒置,明明是不急之事可是却把它当成要先做。
所以我们不应该按照自己的心去生活,而是要按照教义去实践。认为佛法是把我想做的事做完再听,这样想的人就是按照自己的心在生活的人,这样的人他想做的事会不断的跑出来的,他是无法完成人生目的的。

我们是这样的存在,会不断出现很多想做的事,该怎么办?

用暑假作业的例子来说,不是认为8月31日写完就好,而是定一些短期目标。第一个星期要做完这一部分的作业,接下来的第二个星期要做完这部分的作业。认为有一个月,还有时间啊,越是这样想想做的事情就会一个一个的冒出来。
可是如果有短期目标,心想我只有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时间没有这么充裕,所以要赶快把该做的事情做完。
如果有短期目标,这样就不容易出现我想做这个,想做那个这样的事。

我们求道也一样,自己可以制定短期目标。做工作、读书学习也一样。不是定了目标就非得要100%完成。如果定了短期目标结果自己做不到,就重新思考剩下的两个星期该怎样完成手边的作业。所以大家越是忙碌越应该要定短期目标。

如果人生,心想我只要在我死之前信心决定就好,这种想法就等同于我还有一个月,我只要在8月31日前把作业做完是一样的。
如果是这种想法就会觉得我还有时间,时间宽裕,这样想之后想做的事就会一个一个冒出来。
在考教学的时候也一样,认为我只要哪一天能够考上就好。这时候就会觉得我还有时间,结果就会一直拖。因此,考教学的人要先定考试的日期。例如11月底要考教学,这样距离11月底还有几天,我要背几题,每一天要背多少?可以一个星期一个星期的做计划。

释迦为什么教给我们欲望是什么样的?是因为我们要认识欲望然后找到对策。《孙子兵法》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释迦牟尼佛教给我们,我们所有人要战胜的是自己的欲望,所以要通盘的去了解这个敌人是什么样的,要找到对策。为此要听闻佛的智慧给与我们的教导,并在日常生活中实践。
为了不让我们在临终时徒留后悔,释迦牟尼佛持续的讲说教义。高森老师为我们举办降诞会、报恩讲也是给予我们一个缘分,让我们设定短期目标。
有了降诞会、报恩讲的缘分我们就会开始设立短期目标。例如说,我要努力去到两千张闻文法,或者是我要在降诞会、报恩讲之前完成这些事情等等。
所以报恩讲不是说为了亲鸾会所以在举办的法会,为了我们每一个人信心决定而举办的。
所以,无论是佛法求道还是求道以外的工作。最好的做法就是要制定短期的目标。今天讲完了帕金森定律定律的第一法则从佛教是怎么看的。

廣告
廣告

帕金森定律(1)

有人主张人生就是要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就能过一个很充实很满足的人生,认为人生目的这种事不用想,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佛教是如何教导这件事情的呢?...

帕金森定律(2)

帕金森定律中有两个法则:
第一法则:如果当时间很多、很宽裕,就会出现很多的工作,会相对用掉很多的时间。
当手边的时间很宽裕,这时候就会觉得这个也想做,那个也想做,结果时间就会用掉了。
第二法则:如果收入增加,支出也会增加。...

只有在盲目得觉察不到无目的行走是如何空虚的时候,才能体会到行走本身的快乐。

有人主张人生就是要尽情做自己喜欢的事,这样就能过一个很充实很满足的人生,认为人生目的这种事不用想,只要做自己想做的事就好了。佛教是如何教导这件事情的呢?...

地球是藍色的(尤里加加林)

地球是藍色的。天上沒有神,我拼命地向四周環顧,就是沒有看到。藍色是地球的外貌。天上沒有神是從宗教的觀點來說。...

百聞不如一見、百見不如一考、百考不如一行、百行不如一果、百果不如一幸、百幸不如一皇

聞就是我們去聽很多人說。因為我們聽了很多人講說各種各樣的事情能增長自己的見聞,可是聽了再多也比不上自己親眼一見。...

工作就是人生目的吗?

关于工作有三种不同的看法。
1、工作就是为了活下去不得不做的劳动
2、工作是为了让自己成长,把工作视为自己的职业生涯
3、工作视为自己的人生
理想的工作不能说是人生目的吗?...

从事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工作是人生目的吗?

英国的一个乐团The Beatles,他们在解散的时候其中一个成员,John Winston Lennon他说“The Beatles已经得到了一切可是那里却空无一物。”
如果听闻佛法无论什么样的人都一定能够获得大安心大满足的。...

追求幸福的矛盾

觉得要搜集很多木板才会幸福,这样也会陷入痛苦,或者是觉得要知足,现在的木板够了不用去追求别的,可是现在的木板还是会被风浪卷走,还是会陷入痛苦,这是在追求幸福的人会发生的矛盾。...

No post fou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