線上佛法學習會的緣起

人生就像「旅行」。
但如果是旅行者的話,是明確知道要去的目的地、知道自己的方向,然而我們是否知道了「人生的目的」之後再朝向目的地前進呢?
自己是從哪裡來,又將往哪裡去?很多時候,我們對這個答案不清不楚、漫無目的地生活。就這樣從去年到今年,從今年又到明年這樣活下去。
活著就像在游泳,因為明確了終點在哪,才能湧現出努力游過去的力量。知道自己要游到那座島嶼,才會在抵達目的地的時候,感受到「我努力游到這裡,真是太好了!」的滿足感。
如果是旅行者的話,一定要先知道自己的目的地、前往的方向才行。
如果人生這個旅程沒有任何的目的,那麼主張「活得越久、痛苦就只會越多,早點死還比較輕鬆」也是合情合理的了。
可是,真的是越活越久、只會越痛苦嗎?
我們的人生並非毫無意義、沒有目的的旅程;更不是爲了痛苦而在活著的!
現在的努力全都是因為要抵達目的地,而在做的努力。知道了人生的目的的話,現在生活中的一切就都有了意義,也才會有「無論如何要克服所有困難」的勇氣。
全人類是為了什麼出生而來,為了什麼而活?
為什麼即使痛苦也不能夠自殺?
您是否知道「人生的目的」?
您覺得全人類是朝向哪裡旅行呢?
為了教導我們什麼是「生而為人的喜悅」,為了讓我們明白「人生的目的」有多麼重要,釋迦佛尼佛才將我們比喻為「旅人」。
也是為什麼我會舉辦人生的目的佛法學習會。
期待有著深厚佛緣的您,能一起學習。
學習會的主題
⚫︎人生是趟什麼樣的旅程?
⚫︎人生的目的是什麼?
⚫︎人生的目的達成之後會如何?
⚫︎為什麼總是焦慮不安?
⚫︎有沒有超越老、病、死的幸福?
⚫︎佛經教導了什麼內容?
⚫︎如何與真實的自己面對面?
⚫︎釋迦牟尼佛如何教導人生的無常?
⚫︎為何佛教分那麼多宗派?
報名參加《佛法學習會》
-1024x266.png)
●參加費:隨喜佈施
●上課地點:收到您來信報名後,我會寄給您網路會議室的連結,點擊連結即可進入會議室。
●上課時間:請預約對談時間。因為學生眾多,所以名額相當有限,欲報名請從速。
若預約不到合適的時間,請於下方連絡我們!
主講人介紹

楊雅君(Argean Yang)
我出生於台灣東部的花蓮,一個被大家稱為好山好水好空氣的地方,父母給了我非常快樂、無憂無慮的童年生活,但是也因為太放任式的教養,我感受不到家人的關愛。並且幸福的日子也沒能維持太長,在我將要進入國中時,家中的氣氛劇變並持續多年,我便開始思考我為什麼要活著?活著為什麼這麼痛苦?甚至在想:「是不是死了就不會這麼痛苦了呢?」
「可是死後又會怎樣呢?會去到什麼樣的地方呢?如果是比現在還要痛苦的地方,那我還不如苟活比較好吧!?」。
因為開始認為活著沒有義意,也沒有想要追求的東西,那就得過且過吧!國中、高中成績一直中等的我,最後也因為自己及家裡的因素沒有繼續升學,直接進入了職場。
這中間也去學習了一些跟藝術有關的興趣及愛好,想要豐富我的生活,但多年下來內心的空寂一直沒有改變。
而在就職的過程中,也頻頻遇到很大的挫折,讓我覺得工作看不到願景,也就一個工作換過一個,每一個都沒有維持超過一年。最後很幸運得以在公家機關就職並且維持了多年,但卻也讓我經歷了前所未有的差別待遇。
而從自家幸福的牢籠跳脫出來,與喜歡的人建立的家庭,卻又是另一個火坑,多年下來讓我身心俱疲。人生中人際關係的種種痛苦,讓我又再度生起「不如死了一了百了!」這樣的想法。
因緣俱會下,在5年前開始聽聞到了不一樣的佛法。當時還在政府單位工作,拜讀了講師介紹的《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一書,深深被書中的內容震懾住;原來出生為人是有一個尊貴的目的的,而達成人生目的的同時,將會獲得絕對的、永遠不會改變的幸福,如果是這樣那我也想要。而我明白了一直在追求的都只是隨時會崩潰的相對的幸福。在這個佛法中,我找到了答案。
因為當時其中一項職責為帶領一批20至30歲的替代役(以社會服務役代替軍隊服役)的管理員,他們都是大學畢業生或從小在國外長大的華裔。又恰巧遇到了別單位的替代役自殺身亡,上級要我們重視替代役們的心智。順理成章的,我在單位為替代役每月舉辦了《人,為何而生,為何而活》讀書會,雖說因為職務調動沒有辦理幾次,但最令我驚訝的事是,這群屆齡20多歲的年輕人,竟然有3分之2的人(包含我)曾有自殺的念頭。這讓我意識到了此事非同小可,如果沒有把人生目的這樣的事,傳達給更多人知道,那麼無法想像的,到底還有多少人會因為找不到人生方向而選擇自我了斷。並且很高興曾有即將退伍的替代役特地來感謝我,說因為有這本書的讀書會,他找到了積極面對人生的勇氣,將帶著這份勇氣努力突破人生的各個關卡。
因為這份喜悅,想要把這樣的幸福,傳達給更多的人,透過網路學習會,將【生而為人的喜悅的人生目的】分享給也在找這個答案的人們,讓我們一同學習釋迦牟尼佛的人生智慧,共同踏上向著光明的大道前進吧!
如果您有任何問題或需要幫助,請隨時與我們聯繫。
參加者的感想
